2025年8月5日,北京东方国信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总经理王喜涛、市场总监田正阳、工艺部工程师仝占国一行到访学校,就工业互联网实训室二期建设及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规划展开深入交流,标志着双方在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上迈出关键一步。
学校党委书记肖梅,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刚,电子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马伟,教务处副处长杨强等出席了座谈会。会上,马伟首先汇报了工业互联网实训室一、二期建设成果,重点展示了校企协同育人、技术攻关及社会服务成效。王喜涛随后详细介绍了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计划,提出以冶金行业数智化为核心场景,建设5个关键技术实训室、1个综合实训室及研发中心等3个中心,旨在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平台。
孙刚强调,实践中心建设要紧密围绕冶金行业核心岗位能力培养,将企业实际生产场景转化为教学实训场景,依托工业互联网和钢铁两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研开发,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长。
肖梅对工业互联网实践中心和钢铁智能冶金专业群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她指出,实践中心不仅要聚焦钢铁智能冶炼,还要关注智慧海洋建设,为其他专业赋能,培养既具备宽泛基本技能又拥有专精高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她要求深入调研钢铁智能冶炼的生产过程,开发典型教学项目,实现生产与教学的精准对接。同时,实践中心应建设数字孪生实训平台,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全面展示冶金工艺,满足学生实训和社会服务需求。
肖梅还强调,钢铁智能冶金专业群需根据冶金行业生产链调整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优化双高建设方案,完善教学运行机制和面向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应深入研究发展方向,既要赋能智能冶金专业发展,又要发挥其通识作用,赋能其他专业。她建议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融入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认证,提高就业质量。
双方围绕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达成初步共识,未来将聚焦钢铁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共建“双师型”团队,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此次交流不仅加深了校企双方的了解与合作,更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下一步,学校与东方国信将以项目为抓手,细化合作方案,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与运营,为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