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任相梅
“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有一天我们在年老摔倒时不也渴望有人搀扶一把吗?虽然市场经济给我们灌输了‘经济人’的理性思想,但不该磨灭我们心中的道德。”这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道德剧场”上同学们表演“老人跌倒扶不扶”的情景剧。
像这样的“道德剧场”,作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采用的“项目教学法”的方式之一,已经开展了六年。
项目教学法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针对思政课内容“枯燥”、教学手段“传统”、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思政教学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学改革,作出了大量有益尝试。经过几年的努力,思政课一改鸦雀无声的“低头族”场景,一跃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
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学项目
“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缺乏情感交流与体验,教学很难收到实际效果。”谈起教学改革的初衷,思政部主任杨保国说。
如何提高课程的有效性?最终他们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学活动的主体错位——教师习惯了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思政部的老师们大胆创新,最终确立采用项目教学法。
思政老师们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精简,突出课程设计多样性,使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相联系。为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设立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法制教育五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子项目,分别采用辩论赛、视频展播、主题演讲、道德剧场、普法宣传等形式完成。
这些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的课程,凸显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多样化的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存在感”,更为他们提供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师生在互动中一起成长
“课堂辩论”是尝试改变的开始。老师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抽签决定讨论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与班级同学共同分享讨论结果。谈起这种尝试,发起人之一的陈晓芹说:“我们原先一直担心学生对辩论的兴趣,事实证明他们总能给我们比期望的更多”。
道德剧场里,有关诚信、良心、法律、公德等道德范畴的探讨以情景剧、小品、话剧等形式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指导老师卜翔燕说:“通过道德剧场能更好地与同学们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另外经常与学生们交流使得自己的思维也变得年轻起来,选题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而让滕召青老师印象深刻的是近期学校举办的“中国梦”视频制作与展播。同学们采取了街采、诗朗诵、合唱、快板、情景剧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了准备这次视频展播,徐丽杰和小组的其他成员绞尽脑汁,他们选取了乞丐、农民工、大学生和白领这些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群体,反映他们不同的心声和希望。《以小梦见大梦》播出后,受到师生的热烈追捧。
思政部倡导“朋辈教育”,从“教导模式”向“引导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也从“长辈”向“朋辈”转换。“以往的思政课,呆板而枯燥,老师照本宣科以及单纯说教太多,我们真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点赞!”这是一位同学给滕召青老师的QQ留言。
教学改革硕果累累
思政课从2009年就开始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摸索出了一条“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改革之路,项目教学法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德意识。同学们踊跃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爱心银行等社团组织,先后开展了“敬老爱老,情暖人心”每周敬老志愿服务行,东港区献血志愿服务活动等几十项公益慈善活动。
为适应项目教学的要求,思政部老师们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显著提升。郭雁南、苗薇薇等多名教师在省、校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课题组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第三届全国实践教学竞赛课程建设方案设计项目一等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